夏柱玉,1954年8月出生于安徽池州高脊岭梅里村。他于1973年1月参军,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48师442团五连的一名普通战士,起初担任侦察兵。尽管起步平凡,但他凭借出色的表现,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,逐步成长为班长。凭借扎实的军事素质,夏柱玉在部队的各类军事比赛中屡次夺得冠军,并且凭借优异的表现,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。
1978年,夏柱玉晋升为排长,第二年2月,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夕,他被提拔为442团五连副连长,开始承担更加重要的指挥任务。作为副连长,他在战斗中的表现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军事素养,也体现了他对部队的深厚感情与责任心。
1979年2月,夏柱玉随同部队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,并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148师442团五连副连长。在谅山战役中,他奉命攻占并坚守越北的战略要地——542高地。542高地不仅是越军的炮兵观察所,还控制着重要的交通要道,攻占并巩固此地,对于切断越军增援线路,攻占谅山至关重要。
展开剩余78%随着对越反击战的打响,夏柱玉所在部队被安排在第二梯队待命。3月2日,上级指挥部下达了攻占542高地的任务,命令五连立即展开行动。夏柱玉在此次任务中担任突击队队长,带领一排作为尖刀排执行任务。面对敌军坚守的高地和重兵把守,夏柱玉决定依靠巧妙的战术取胜,而非单纯依靠硬碰硬的拼杀。
他指挥部队将一排拆分为9个小组,分散攻击,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我军炮火的压制,最终以较少的兵力成功攻占高地。战斗中,他果断请求火炮支援,破坏了越军的防线,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。经过数小时的激烈交战,夏柱玉的队伍在师炮兵火力的掩护下,于9时30分成功攻上高地。
然而,占领高地后的战斗依旧激烈,越军随即发动了15次疯狂反扑。夏柱玉带领部队,迅速加强工事建设,并利用有限的兵力,在敌人强烈的反攻下进行有效防守。敌军的反扑更加疯狂,但夏柱玉凭借敏锐的战场判断力,不断调整兵力部署,确保了阵地的稳定。他多次亲自带领队员,冒着生命危险摧毁越军的重型火力点,最终稳住了阵地。
最危急的时刻,夏柱玉孤身爬到敌机枪阵地前,投掷手榴弹摧毁敌方机枪阵地,打击了敌军的士气。在短短两小时内,他的部队击毙了大量越军,最终守住了542高地。尽管越军不甘心失去这一重要阵地,下午时分再次向高地发射炮弹进行猛烈反扑,但夏柱玉迅速组织反击,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。
3月10日凌晨,越军再次集结兵力发动进攻,企图通过压倒性的兵力夺回542高地。然而,由于敌众我寡,战斗异常激烈,许多战友在战斗中负伤,连长和副连长先后倒下。在关键时刻,夏柱玉毫不犹豫地带领战士们奋力反击,最终成功守住了阵地,击退了越军的攻击,并击毙了大量敌军。
此次战斗中,五连的全体战士表现出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,夏柱玉因指挥得当,勇猛善战,个人荣立一等功,并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。由于其卓越的战绩,五连被授予“坚守英雄连”荣誉称号,成为全军顽强防御的典范。
战后,夏柱玉先后担任连长、营长等职务,1985年第50军番号撤销后,他调入第13军38师443团担任参谋长、团长,并在该期间三度荣立三等功。此后,夏柱玉当选为全国六届人大代表、共十四大代表,并在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。
1996年,随着第38师改编为武警机动师,夏柱玉转入武警部队,并担任第38师副师长,后晋升为武警山东总队副队长。他继续延续着军人本色,直至退休后仍积极参与国防教育。2020年建军节前夕,他在青岛市城管局作了题为《祖国和人民永远在我心中》的报告,深入讲述了自己在542高地的亲身经历,并将“绝对忠诚、甘于牺牲、攻坚克难”的精神发扬光大。
夏柱玉的事迹不仅是对越作战的缩影,也揭示了英雄主义的真谛:“以智勇化解绝境,以忠诚超越生死”。他将战场上灵活的战术运用与军人的血性精神完美结合,其坚守高地的“猫耳洞”精神至今仍为强军建设和公职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在和平年代,这种精神继续激励着每个岗位上的人们,提醒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也能坚守自己的职责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十大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