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:筑客HOME(ID:hizhuke)
本文已获得授权
以前很多人以为,一梯一户是理想中的高级生活。
这是我朋友@小严:住进新房一年后的真实吐槽。过去几年,一梯一户的房子被吹成了“改善型家庭的天花板:隐私好、安全高、尊贵感满满。但真正住进去之后,不少人反而后悔了。
今天这篇,就来和你聊聊:一梯一户,究竟是生活升级,还是高价买教训?
.01
为啥都说“一梯一户”好
说实话,初看一梯一户,确实让人心动。销售当初是这么跟我说的:“回家电梯直达家门口,门外空间可做玄关、放鞋柜,完全是属于你一家的小领地。”
光听这配置,就很“高级感”对吧?尤其对这类人群特别有吸引力:
1、有娃家庭就不用早晚挤电梯2、注重隐私的人:不用邻居对门3、独居人群:更安全、不打扰4、 改善换房者:生活仪式感拉满
不少中高端项目还搭配:电梯刷卡入户、门口可布置玄关、管家式物业管理
、私密性极强的居住体验等,看似完美无缺?等等,先听听住过的人怎么说。
.02
真实住户说:被劝买时很爽,住进去全是坑
案例1:网友@豆豆:换一梯一户本来是为了改善,结果电梯坏了3天,我们18楼全靠爬……你根本无法想象那种绝望。一梯一户=一栋楼就一部电梯,一旦出故障,全楼生活直接瘫痪
案例2:网友@小李:楼上孩子跳来跳去,每晚10点都不消停。我才意识到——就算没对门,噪音还是会来。你以为一梯一户就能“耳根清净”?只要不是独栋,楼板传音永远存在,关键看邻居人品和装修质量。
案例3:网友@Linda:电梯间像小黑屋,住得时间久了压抑得很。后来挂牌卖房,一连半年都没人看房…… 高单价、高物业、高空置,一梯一户的转手压力很大。特别是在现在市场冷淡的情况下,很多高价买入的一梯一户成了“砸手里的资产”。
.03
三个让人“住着难受”的真问题
别被所谓的“豪宅梦”迷惑,一梯一户的缺点也很扎心:
1、电梯一坏,全家遭殃:高级生活瞬间打回原形
“一梯一户”的房子,听起来最诱人的地方之一就是——电梯直达家门口,尊贵、方便、不用和别人抢。
可一梯一户只有一部专属电梯,坏了你就惨了!维修期间,住高层的只能爬楼梯,20楼以上像跑马拉松。
网友@冬瓜:我们家住17楼,有一次电梯年检维修,说是两天,最后修了五天。我妈腿脚不好,那几天根本不敢下楼。我们上班只能一早一晚往返,中午想回家吃饭?想都别想。带娃的家庭真的别选高楼层一梯一户,电梯坏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崩溃。”
一梯一户的电梯是专属使用,但也意味着,越高层的业主,体验越糟糕,维保期间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。
在两梯四户、两梯三户这种常规户型中,至少还有替代通道,而在一梯一户的“封闭结构”里,一旦出故障就是“物理断联”。
2、隐私未必=安静:一墙之隔照样能把你逼疯
买房的时候,销售告诉你:没有对门邻居,住得更安静、更私密。但住进去你就会明白:最大的问题,不是对门,而是楼上。
我以为没有邻居会打扰我,没想到上面的马桶冲水声每天晚上定点响。一梯一户只是解决了“同层对门”的干扰感,但无法解决:楼上脚步声、儿童跑动声、家具挪动声、宠物叫声、家庭聚会噪音……
网友欢欢:我家楼上有两个孩子,天天晚上9点还在客厅蹦。楼板是普通楼板,隔音效果一般,一跑就像在头顶砸球。前段时间他们家装了个电子琴……晚上10点我都以为在KTV。一梯一户户型大、空间高,反而会让声音更容易形成“回响”效应,小问题被放大,听得更清楚。
3、成本高 + 流通难:你以为是“资产”,可能变成“负担”
在售楼处,一梯一户常常以“高端配置”出现,价格自然水涨船高。
但你有没有认真算过:房价比周边高层户型贵10%-30%,公摊面积大,一般高达30%-35%,套内面积并不如看起来那么“宽敞”,物业费高,一般都在3~6元/㎡甚至更高,后续还要承担高额电梯维护成本、电费、保洁费等。
网友@牡丹:我家一梯一户的大平层,每个月物业费1800多,电梯维护、走廊照明都自己承担,连门口那盆绿植换一次都要收费。买的时候想着住得舒服,但现在想卖出真的很难。放网上挂了四个月了,来看的人都嫌贵、套内面积少。
在当前楼市行情下,高价位的改善型房产,流动性本就弱,而一梯一户本身又是“非标户型”,需求人群相对小众。一旦市场进入观望期,它就很容易变成:卖不掉,租不出,自己也不住的“三不房”,每年光维护费、物业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,从“理想生活”变成“高负担资产”。
你会为了“一梯一户”的私密性多花几十万吗?你住过的房子遇到过哪些邻里问题?在评论区聊聊,或转发给朋友一起看看!
- End -
内容合作:微信chenran58,
|免责声明|
本文转载自:筑客HOME
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原创所有,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,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、版权问题时,烦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。
十大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